听新闻
放大镜
“搁浅”13年的案子有了转机
2021-10-28 11:14:00  来源:检察日报

国庆节前,经河南省方城县检察院批准,杨某丙、张某和袁某乙三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逮捕,一起停摆13年的刑事案件有了转机。

2008年4月21日晚上10时许,袁某正在自己经营的养猪场吃饭,两个蒙面人突然闯入,一人持刀,一人持棍,对袁某夫妻进行殴打。情急之下,袁某妻子用饭碗砸伤其中一人头部,两个蒙面人遂仓皇逃窜。经鉴定,袁某伤情为重伤。

公安机关当日立案侦查,现场提取了木棍、饭碗、犯罪嫌疑人遗留的带血塑料袋等。案发20天后,袁某在案发现场附近的柴垛旁发现了疑似作案用的刀具,立即将此刀交给公安机关,并反映因宅基地纠纷,此前与二弟袁某甲、四弟袁某乙有矛盾,要求对二人进行排查。公安机关进行DNA比对后排除了对二人的怀疑。随后,袁某又称与李某、杨某丙有矛盾,强烈要求对两人做鉴定,公安机关再次通过DNA比对,排除了对李某的怀疑。因杨某丙长期外出务工且居无定所,无法联系鉴定。

袁某一次次催促侦查人员,但其提供的线索一个个中断,导致错失了侦查时机,加之当时侦查技术相对落后等原因,致使该案一直未能侦破。袁某对此心存不满,四处上访。

“有生之年看不到抓住坏人,死了心里也不安。”今年4月,79岁的袁某到方城县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反映案情,愤懑地向检察官说。

检察官耐心地向袁某解释了该案的特点、条件局限和困扰的难题,同时对袁某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安抚。根据袁某陈述,检察官细致筛查与其接触的人员,初步整理了怀疑对象名单。在全面分析案情后,该院办案团队认为,被害人提供的怀疑对象仍要作为重要线索,从其接触人员中继续排查,以此打开案件突破口。

检察官提出具体意见后,及时反馈给公安机关,并公开向袁某进行答复。

“大数据应该能够给侦查工作带来转机。”在向公安机关反馈意见时,检察官积极与侦查人员沟通并立即着手开展工作。在方城县检察院的监督下,“搁浅”13年的案件被列入公安机关积案侦破日程。在新一轮侦查中,公安机关将杨某丙列为头号嫌疑人,并通过大数据确定其所在地。经过一个月的侦查、摸排,锁定了杨某丙的住所。

通过采血化验、比对,最终确定案发现场血迹与杨某丙的血样吻合。至此,搁置13年的案子终于有了转机。在铁的证据面前,杨某丙认罪服法,供出了同伙。6月26日,公安机关根据杨某丙的供述,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张某和袁某乙,三人供述互相印证,证据链条基本形成。不久前,经方城县检察院批准,三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故意伤害罪被依法逮捕,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编辑:贺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