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贷、零用贷、砍头息……那些你不知道的“套路贷”!
2018-03-30 09:26:00  来源:

  某天无锡韩女士的银行账户上多出一笔钱,后接到电话说汇错款了。想到平时确实也听到过类似汇错款的事情,好心的韩女士便按照对方的要求,将2.52万元钱分三次,分别通过支付宝、微信、银行柜台汇款“退”了回去。
  本想着此事就此了结,没想到一个月后,韩女士又收到银行短信,显示其银行卡被扣款3000多元。一头雾水的韩女士立即报了警,随之真相浮出水面。
  原来,犯罪分子利用韩女士的个人信息在一个贷款网站贷款2.52万元——没错,就是之前打到韩女士账户上的钱!随后,犯罪分子与韩女士联系,谎称打错款,要求韩女士把钱“退还”。殊不知,一个月后,韩女士便需要为这笔贷款偿还利息了,其银行卡上被扣的3000多元便是第一期的利息。
  最终,韩女士向银行进行了申诉,避免了财产的进一步损失。但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而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贷款的,韩女士自己也无从知晓了。
  不同的骗术 相同的结局要你钱没商量若想不被骗请认真阅读下面文章  借款协议
  “实际借到手100万元,可她们三人都被迫写了120万元的借条,最终还了175万元才得以摆脱。”2018年2月12日,提起去年春节前后被小贷公司围堵追账的经历,顾某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不堪回首的噩梦。因妻子帮朋友在小贷公司担保借贷100万,顾某一家被人追债到家、妻子被限制自由,明明是合家团聚的新春佳节,可他却在到处找亲朋好友借钱。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无锡检察机关共受理此类“套路贷”系列案件21件107人,批准逮捕81人,涉及罪名包括敲诈勒索、非法拘禁、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暴利引发了“套路贷”系列案件突然爆发,犯罪分子瞄准亟需用钱而又因信用等问题无法获取银行贷款的被害人。对“套路贷”认知存在误区,以为“套路贷”就是高利贷,也是一部分被害人被“套路”的重要原因。
  披着合法外衣的小贷公司
  据承办“套路贷”案件的检察官杨帅介绍,“套路贷”系列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相对来说比较特别,他们大多以小额贷款公司、信息咨询公司的名义经营,公司具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内部设有从总经理到员工的岗位。
  这些小额贷款公司有个人独资,也有合伙设立公司,合伙人之间持有不同比例的股份。但不论以何种方式成立的何种名义的公司,实际上都是披着合法注册的外衣做着“套路贷”的买卖。
  2016年初,犯罪嫌疑人方某结识乾宏公司法人代表徐某。这个乾宏公司注册资本208万元,工商登记经营范围为贸易资讯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技术服务等。然而,事实上,徐某主要用乾宏公司做私人信贷业务。得知方某熟知一种回报率更高的零用贷业务模式后,徐某与方某分别出资50万元、100万元,设立业务部、风控部、签约部、会计部、贷后部等部门,招揽人员,在乾宏公司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经营零用贷业务。
  根据无锡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情况显示,这些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零用贷业务模式易复制、传播率高,不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七成以上人员仅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如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梅某某曾在无锡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工作,后自立门户,相继成立4家以信息咨询、投资为名义的公司,从事小额贷款业务。
  编辑:贺俊丽